About us
Successful Cases
Our Customers
News
Contact us
分享 3
热线:400-0919-097
您的位置: > 凯发k8的官方网站 > NEWS
凯发k8的官方网站

联系人:唐小华 先生

联系电话:86 0512 53128955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太仓市华东国际塑化城

邮箱:fsdfkd@163.com

活态保护 生态修复

发布时间:2024-02-03 01:39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十多年来,在我国县级层面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当中,山西平遥模式、贵州西江模式、浙江西塘模式为业界认同较为成功的案例模式。但在近两三年当中,最为耀眼的是我县近邻的“松阳模式”核心是“活态保护”与“生态修复”。仅有23万人口的松阳县,尚存100多个传统村落,申报成功的有50个中国传统村落,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总量全国第四,华东地区第一。该县以历史文化村落为底本,以优良生态环境为支撑,以乡土风俗风情为依托,以摄影写生创作为媒介,植入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产业,推动一、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的科学、经济、可持续、可复制的道路,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的示范县。2014年,该县的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均超过33%以上,被国内业界高度关注。

  松阳通过2013年、2014年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县上下初步形成和坚持了一个理念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的理念。认为传统村落是物质和非物质的“双遗产”,它不等同于文物,村落中要有原住民生活,并延续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一部“活”的历史,它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不能静态保护。认为传统村落是一个有机系统,一些看似简陋、粗糙、残败的建筑,比如牛栏、猪棚甚至茅厕,虽然它们在当今已失去原本功能,但能为历史见证,它们是必不可缺的,可以改变其用途加以保留。认为村落形态是村落风貌的直观展现,传统村落的乡土性,难以通过单体建筑来表现,必须要以完整的村落为单位,复活整村风貌,才能体现村落的文化年轮,保留乡土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信息。在实践当中坚持“不能大拆大建,要系统保护,慎拆慎建”总原则。具体操作注重了两个导向,即一是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保护整体乡村风貌和乡村风味。二是充分利用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材质和废弃建材,充分利用了生态环保技术。始终把握了两个融合共生,一是游客原住民融合共生和开发商原住民融合共生。在保护利用当中,不能排斥原住民,离开原住民就失去村落的灵魂。原住民在开发中扮演各种角色,他们生活在村内民居当中,保持生活生产习惯,能成为游客参观体验的重要内容。在利用当中,产生的租金收入、门票收入、劳务收入,以及当地农产品销售等收入,不下山、不离村、不离居也能致富。到2014年底,全县有22个村144户实施民居改造。

  该县在《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打造“松阳古村落”品牌的实施意见》和编制《松阳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总体规划》等文件当中,概括起来遵循了以下总体原则要求。总目标:“田园松阳”大战略下的做强“松阳古村落”大品牌。具体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具体原则:“系统性、历史性、活态保护和适度开发”;具体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专家指导,引导公众参与,深化宣传推介,构建合力共赢的保护开发利用机制”;共同模式为“政府主导,社会民众广泛参与”模式。围绕五个复活:复活“天人合一”村落形态,复活传统民居的生命力,复活传统村落的优良文化基因,复活科学、生态、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复活传统村落经济新业态活力。

  1.全县层面的强力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制定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利用,打造“松阳古村落”品牌的实施意见》,编制了《松阳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总体规划》,下发了《关于开展传统民居改造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印了《传统民居改造利用技术指南》等一系列文件,做到总体把方向,具体讲做法,实施要到位的完整要求。共性上有几个做法:一是规划先行,把田园、山水、村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规划、保护和建设,最大程度保护好自然生态底本和田园乡村风味,已编制8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详细规划。二是注重整村风貌的控制。在核心保护区严格控制新建住房,外围区域新建房注重整体风貌的和谐,严格控制建筑层高和体量。三是加强村落生态系统修复。引导原住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美化农田生态景观,对重点村进行农田景观设计提升,对生态湿地、古村名木、村庄体系、水口和有保护价值的水利设施进行保护提升,提倡种植乡土花木,不轻易推山、填塘、改河道、硬化里弄及粉刷墙体。四是县政府发文公布1037处历史文化建筑名录,并在村中挂牌展示,扎扎实实做好这些群众可见、开发能用的基础性工作。

  2.借智上级专家资源,推动各种保护利用项目申报成功。县领导专门到国家住建部,邀请住建部领导专家到松阳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传统村落调研。专门拜会了我国著名作家、民间文化研究专家冯骥才先生,并邀请他指点并沟通有关部门。还特别邀请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一行,带队到松阳调研村落原貌、相关历史传说、历史见证物、民俗生活、规划设计方案、修复实际操作办法等。2014年4月29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召开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松阳县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单位作了典型经验发言。有了上级业内专家的大力支持,使得松阳争取了50个中国传统村落等申报成功,能获得每村平均不少30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

  3.借势上级媒体力量,扩大影响并推销了品牌。邀请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特别系列节目组《记住乡愁》到杨家堂等地拍摄,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古村落历史、文化、旅游等亮点。邀请由住建部领导牵头,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广播电台、浙江日报、浙江在线等央媒记者团到松阳进行采风活动,刊发了大量的网上网下古村落的风采和松阳的有益探索。县文联还联动媒体,多次组织各级美协、摄影家协会会员以及各个美院教师学生到松阳创作写生。值得一提,还邀请到法国毕加索的弟子让皮埃尔本人到松阳创作并举办乡村画展,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幸福”并将再次来松阳。经典的600多幅画作,千余幅摄影作品,充分展现了传统村落当中旖旎的风光,淳朴的乡情,精美的建筑,景、画、情融合交汇,是“经历了一种大美”,“为乡土文脉留下了画卷”。著名作家、画家吴一航先生发文“这里阡陌纵横、稻菽翻浪,这里粉墙黛瓦、茶园吐翠,这里天真顽童淳朴老者,还有聊不完的家长里短”。每年举办一系列活动都借助媒体宣传,扩大松阳的影响和知名度。

  4.借力民间力量,引导百姓大众的积极主动参与。一直坚持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的原则。“民间普查队”的积极作用。2007年,县作协主席牵头组织“古村落普查队”,深入到山间地头、角角落落,对现有松阳村落进行地毯式、连续性普查,搜集大量文字图片资料,从最早认为传统村落仅存20多个,到后来增至100多个古村落的认定事实,极大地普及了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群众意识,甚至影响县、乡、村三级干部的认识,更为争取到50个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成功立下“汗马功劳”,让古村落焕发出耀眼光芒。民间文艺界大力参与。县文联组织县内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采写创作了大量优美的散文、小说等,刊发在《新松阳》、松阳网等县内媒体,激发了大家共同寻找和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典型户发挥积极示范作用。比如,全县最早开办民宿的裕溪乡章山村,原来没有“原生态文化保护意识”之前开发的几户,盲目装修,家里负债高筑。自从有了“活态保护”观念后,只要用两万多元简单的修缮和整理,一幢古民居就轻松变成古香古色的特色旅馆。该村党支部书记叶平说:“现在生态游,花钱更少,效果更好,从大城市来的客人,抢着要住这些民居简单装修一下的家,生意红火得很。”近年这些维护生态的田园风光,维护原有的田园乡村风情,以社会资金投入主体的做法,正在实践当中,正在建设的四都乡平田村可见一斑,尤为明显。

  5.部门单位的齐心合力,灵活出招。在县里统一思想认识之后,相关县部门单位加强了领导,出台了措施,予以通力合作。县“三改一拆”办以村为示范,在指导望松乡吴弄村建设当中,采用“僻新区,保老区”的做法,强化详规指导,控制层高,保留了村内古道纵横交错,路面卵石铺设,老村区块粉墙黛瓦,马头墙翘首相望,与新村形成和谐之美。县建设局设计所以户为示范,不仅出台全县修复古村落民居的技术指南,还参与其中,从村集体当中租赁了一幢为期20年经营权的古民居,筹资进行修复建设,为全县各民居农户树立样本参考,探索解决了政府不可能全资全部收购保护统揽的难题。县“五水共治”办,专门排出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传统村落的防洪、防涝、排污等共性问题。还把年度村治水总数的三分之二计划落实到传统村落予以倾斜,专门聘请省保护科学设计所研究院专家到每个传统村落把脉开方,实行一村一策,精准对接,分别采用污水处理纳管型、集中型、联户型和单户型模式,尽可能保护传统村落水系完善,尽可能保存传统的地面风貌。县旅委在传统村落保护当中更是身先士率,从编制保护规划到村中景点设计以及向外产品营销,不遗余力,力度空前。县农办、县文化局等部门也各出举措,合力支持传统村落的开发保护利用工作。

  1.田都乡平田村依托寨头岭开办山顶上的精致民宿。数座黄土墙的民宿,如旧修复,每层添建了四、五平方米的木质阳台,在阳台上,游人可休闲品茶,可远眺苍翠群山,清心洗脉,爽心悦目。在旅游旺季,可体验“杀猪体验”全过程,尝上原汁原味的土猪肉。稍作整理的村边晒谷场上,还在乡办“萝卜节”之际,举办特有的乡间露天音乐会。夜晚,群星闪烁,人山人海,悠扬民乐,传遍古老山村的角角落落。

  2.枫坪乡沿坑岭头村身居偏僻名副其实的画家村。经典的映像是:秋高气爽之际,村边180多株挂满枝头的金枣柿,点缀在历经风霜的泥墙黑瓦之间,相得益彰,煞是好看。无论从村中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一首歌。土得掉渣的老屋,是画家、摄影家、休闲行人的最爱。柿子从5元一斤涨到20元一斤,黄豆、黑豆、赤豆,成了香馍馍,旅客从土生土长的原住民手中欢喜购买。早春之际,旅客纷纷钻进香菇大棚,举办着香菇采摘游。原本鲜人问津的深山小村,从此活力四射,门庭若市,熠熠生辉。

  3.三都乡杨家堂村深山之中江南金色的“布达拉宫”。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专题介绍后所评。中央台《记住乡愁》在这里拍摄。由第一财经广播联合全国近50家电台共同举办的“发现2012年中国最美村镇”评选中,摘得最高奖项“典范奖”。整个村坐落在山坡之上,错落有致,上下层落差2至3米,加上清一色黄色的泥墙,在午后阳光照耀下一片金黄,于是有了金色的“布达拉宫”美誉。村口有200多年几人合围不过来的古樟树,不见一寸水泥的村中纵横交错的石板路巷深深,随处可见的大片石坎布满青青的苔鲜厚厚,晚间农户做饭时飘荡袅袅炊烟,雨季时四周远近高山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Copyright 2017 凯发k8ag旗舰 All Rights Reserved